因为电影《流浪地球》,郭帆被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“开拓者”。 《流浪地球》成功后,郭帆马上开始准备和拍摄续集《流浪地球2》,目前已上映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。
去年,电影频道策划的纪录片《这十年我们的电影生活》把镜头对准了《流浪地球2》后期忙碌的郭帆。 他在节目中感慨了近十年电影制作技术的变化,揭示了《流浪地球2》的拍摄幕后故事和电影的新进展。
其实郭帆至今拍摄的作品数量很少,2011年创作了电影处女作《李献计历险记》。 由于电影的独特和另类,票房不太理想。 2014年,他尝试青春题材《同桌的你》,之后蛰伏近5年才打磨出《流浪地球》。 金刚川之后,下一次与观众见面的是《流浪地球2》,一共只有5部作品。

因为《流浪地球2》是在国外拍摄的,所以在采访中郭帆提到了这一点。 他说《同桌的你》在纽约拍摄外景,所以他第一次在国外拍摄。 在纽约的海外电影制作过程中,有很多事情我完全不懂。 到了《流浪地球2》,开始在国外拍摄,这次规模更大,约有6、7个团队在6、7个不同的国家拍摄。 众所周知,由于新冠灾祸的原因,制作团队很难出国,一旦出入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。 因此,《流浪地球2》的海外拍摄会有一个小团队出去。 而且制作团队使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,导演可以实时观看国外的拍摄情况。 此外,还可以在国内摄影基地的工作室一对一恢复该影像,进行实时调整。

郭帆还感慨说,当年《同桌的你》在纽约拍的和现在《流浪地球2》在纽约拍的,技术上有天壤之别,但现在更进一步了。


郭帆插入了一点《金刚川》的话题。 由于这部电影时间紧迫,郭帆、管虎、路阳三位导演为了在一个月内完成拍摄,三位导演都在探索虚拟拍摄,对他来说,每年每一部作品都有明显的进步。

这时,郭帆再次回到《流浪地球2》的话题,他说,许多新技术的应用、组合应用都用于《流浪地球2》。 比如3D打印,《流浪地球2》有很多道具是3D打印的,材料学的进步决定了电影中3D打印的道具有金属、塑料等各种各样的材料。 他还表示,“工业化”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硬件有多好,还有一部分是软件的流程。 10年来,他不断摸索,不断磨砺前进。 希望尽快探索和分享工业化进程。

另外,在日前的采访中,郭帆也透露了《流浪地球2》的拍摄和最新进展。 他说,《流浪地球》时占地约10万平方米,当时电影由青岛东方电影拍摄,占用了两家最大的摄影棚,在摄影棚内反复拍摄,累计超过10万平方米。 《流浪地球2》增加了10倍,接近100万平方米。 标准的足球场面积为7100平方米。 也就是说,《流浪地球2》的总观光面积将超过100个足球场。 同时,道具、服装、所有造型、车辆运营商也在加倍、升级,所以要花更大、更多的钱。 如前 所说,这么大的场景还不够,要六七人的队伍去国外拍摄,很难想象《流浪地球2》会展现出怎样宏伟逼真的场景。

因为费用太高,郭帆这次拍摄的制作成本也很高,超支也很严重,好在现在已经进入后期制作。 在电影频道的节目中他再次感谢吴京。 他依然记得《流浪地球》拍摄的时候,决定来帮忙的吴京对他说的话。 “在他最困难的时候,刘镇伟老师帮了他。 那时,刘镇伟告诉他,你下次遇到吴京的时候,你也会去帮忙。 吴京也跟我说下次遇到郭帆的时候,你也会去救他。 ”。

这个“帮手”、“上班族”是电影业的优良传统,令人感动。 为此,郭帆成功后担任其他导演,如制片人,帮助徐磊完成了小成本口碑电影《平原上的夏洛克》,路阳拍摄了《刺杀小说家》,他执导的《万里归途》已经上映。